11月23日下午,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委依法治区办主任汤宏到淮海中路街道调研基层法治观察工作推进情况。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忠,副局长王翔等陪同调研。
汤宏对淮海中路街道基层法治观察工作给予了肯定,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三方面要求:
一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切实落实好市、区领导关于全面推行基层法治观察点建设的工作要求,发挥好基层法治观察这一全新载体,分析查找法治薄弱环节,及时改进法治工作思路,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以基层法治建设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要以争创“法治建设示范街道”为抓手,将创建工作融入法治观察工作,锚定商圈楼宇日益新增的法律事务诉求,将基层法治观察点打造成为感知区域法治状况的“传感器”和“晴雨表”,着力推进法治观察从解决一般性问题向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依法治理指引等深层次发展,助力街道法治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要注重对基层法治观察员的培养,强化业务指导和法治培训,高质量配齐法治观察力量,切实发挥法治观察员影响作用。在“法治淮海”建设最后一公里处,观察、发现法治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同时加强与人大立法点、政协联络室、党群服务站等平台对接融合,聚合企业员工和相关法律专家参与,做大做强法治观察点辐射周边楼宇、整合资源力量、协调解决问题、依法治理服务保障等功能。
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晓钧对街道“1+13+7”三级法治观察工作体系作了说明,重点汇报了街道法治观察点设置、观察员选聘及推进举措,提出了法治观察工作的重点领域和相关工作机制,同时要紧盯法治观察建议分级分类处理,形成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分析研判、转化运用、回复反馈的工作闭环,不断提升基层法治观察实效。
党工委副书记蒋小恩详细介绍了街道法治观察探索、实践情况,重点从解决楼宇周边共享单车“围城”乱象、个别楼宇擅自“非改居”的规模性租住问题等入手,进一步优化楼宇商圈法治观察工作流程,确保法治观察工作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会上,淮海中路司法所结合街道综合法治工作部门的职责定位谈了工作设想。基层法治观察员代表、建设银行上海新天地支行行长杨伊敏分别从“观察者”、“宣传者”、“解释者”三种角色,谈了如何借助法治观察平台,主动感知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成效。基层法治观察专家团队代表、上海市金源方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德杰律师以全生命周期法治观察为切入点,对街道法律顾问在法治观察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具体阐述。 |